农药老标签换新标签 生产企业要多花多少钱
作者:chenqiong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7-27 | 切换:
简体
繁體 | 字号:[
小 中 大 ]
根据农业部6月21日发布的《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新标签必须有可追溯电子信息码,现有标签可以继续使用到2017年12月31日,而2018年1月1日后生产的农药必须使用新标签。办法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
也就是说,对于现有标签,农业部给了农药生产企业5个月时间进行过渡和处理。一行业人士表示,标签是包装的一部分,标签的更换意味着现有包材库存及长期稳定的供应商的信用备货的包材库存(包括标签、内盒、外箱等)都面临处理或报废,企业因此损失不小。
企业包装存量不少,损失最高可达上千万元
据了解,对于农药标签和包装,农药企业通常会在年底或者年初确定全年的采购计划,通常采购量占全年销售的三分之一以上,但也根据产品有所差别。一般畅销的产品会有2-3个月的存量,而销量一般的产品会根据包材生产厂家最低的采购标准采购,这样就容易造成包材的积压,而且如果产品销售不好或与预测的相差较大,也有可能积压包材。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农药标签有铝箔袋、卷膜、套标卷膜、卷标、内盒、外箱贴等。其中铝箔袋、卷膜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如100克铝箔袋,成本价约0.3-0.5元一个,10克卷膜约1-1.2元每米,100克卷标约0.1元至0.15元一个。
广东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桂艳男表示,农药标签不是特别贵,但是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对以生产常规产品为主的企业来说,报废处理将是不小的打击。
“真格这边也在盘点,不过以现在的生产速度来看估计到年底仍有三分之一的存量。”桂艳男介绍,目前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和老客户打招呼,在年前多生产,尽快将这些标签消耗掉。但这并不容易,因为下半年正是农药销售淡季,大量生产会给企业销售带来很大压力。而一旦新标签实行,渠道商对老标签产品接受度降低,到时大量的新、旧版产品在2018年同时发货,这对企业在分批、分量和时间安排上仍是很大的考验。
国内一农药企业负责人表示,老标签库存如何处理是企业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应该只能报废。由于每家企业产品种类和产品数量不同,库存不同,造成的损失也有多有少。但相对而言,产品线较多的企业损失会更大一些。“有些可能会达到上千万元。”
可追溯电子信息码意味着生产线改造
根据办法第二十四条,新标签必须有可追溯电子信息码,并以二维码等形式标注,能够扫描识别农药名称、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名称等信息。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广泽表示,农业部要求标签必须有可追溯电子信息码,目的是为了建立农药可追溯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生产线的改造。除了要重新设计标签和包装,改版制版、印刷等,增加二维码追溯系统,在生产上必须投入相关设备才能实现,不管是印好二维码的标签还是现场喷二维码,在包装产线上都需要做瓶(袋)和箱子的关联,还要增加箱码设备,另外在车间里还要有数据采集传感器和工控机。同时,还要增加产品出入库扫码上传至农业部追溯系统。“诺普信在两年前就已经进行论证研究,技术路线是成熟的。目前生产系统已成立专项小组在推进,预计改造费用在1500万元以上。”
也有一些企业已经先人一步,将可追溯电子信息系统运用到实际的产品生产上。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开始筹备可追溯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营,并成立了二维码项目部,二维码追溯系统于今年上半年投入生产使用。
“光是二维码设计及运营就已经投入几十万元,再加上仪器的购置、互联网平台的后期运营及维护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惠州银农广东区经理刘冠斌介绍,“产品可追溯不仅仅是做一个二维码,还需要企业的每一个产品都能合乎生产的要求,而且中间的运营管理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由农药行业转行去做农药生产软件的雷岩亮认为,对于产品较多,生产线较多的企业来说,增加可追溯电子信息码进行生产线改造需要较长时间。而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在生产线上增加喷码环节,给每一个农药产品都印上“身份证”。“参照医药行业来看,一套喷码设备最起码都要几百万,这些成本企业是省不了的。”
新标签更换,企业需要更多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农药生产企业都支持标签更换和可追溯电子信息码,有不少企业已经在积极做准备。但他们同时表示,短时间内执行仍有一定困难。
山东一农药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于有多个产品生产线的企业来说,完成整体生产线改造半年时间肯定是不够的,目前只能分批改造。而且如果按二维码发货,怎样才能把对应的货准确发到客户手里,这个也不好操作,现在的物流环境基本无法实现。
“标签更换不仅涉及到成本的问题,对企业长期在费者心中建立的品牌形象也将造成一定的影响。”该负责人指出,标签的更换将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原有的认知,这也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精力重新去塑造。
惠州银农作物与产品支持总监林太礼表示,虽然可追溯电子信息码初期的投入较大,但对公司长远的发展确是有利的。“农户扫描二维码后不但能看到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环节,而且还能通公司提供的网络平台分享产品使用心得,了解产品使用技术,这对农户生产和企业产品推广都是双赢。”但林太礼也坦言,经过半年多的推广,产品信息追溯目前只能到达经销商这一环节,要再往下深入特别到农户这一环节则困难重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事实上,在产品追溯方面,有些外企如杜邦、先正达开始得更早。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企南区经理介绍,外企农药产品早期主要是使用条形码,具有防串货和防伪功能,还能用于产品追溯,但所含信息量不多。近两年,这些企业也开始有意将条形码转换成二维码。
该南区经理表示,虽然企业在很早之前就做产品追溯系统,但仍面临跟惠州银农一样的窘境。“以前主要是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市场的接受度也不是很高,而且信息录入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对客户专业性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要想产品追溯深入到零售商甚至是农户环节,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相信随着新标签的实施进展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