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豪,25岁,现任华北西北大区鲁西南销售主管,2012年青岛农大植保专业毕业后加入公司,紧抓核心零售店,积极开发辣椒苗床等市场,瑞苗清销量从去年600多公斤增长到今年的1.1吨,梅塔销售从去年7吨增长到13.8吨。
第一次见到张海豪,以为他是一个工作多年的老农资人,个子瘦高、皮肤黝黑,举手投足间有着一股充满泥土气息的成熟与稳重,经过简单寒暄后才知道这个汉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90后”。
农民家庭出身的张海豪,对农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与责任。他家里最多的时候有20多亩地,有时候庄稼得病了,家人找农资店买药都不知道该买什么药,根据经验打药有时候也不管用,常常急得父母吃不好、睡不好。张海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一幕幕家人的焦急和无助慢慢积累,变成了一份在自己心底沉甸甸的责任,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植保专业。
2012年张海豪从青岛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农立华,在青岛从事市场推广工作,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他借调到寿光项目工作了两年,2015年5月调回销售部继续进行市场推广工作,2016年初开始担任销售主管,负责鲁西南区域的业务。从青岛到寿光,再到鲁西南,一次次的工作调动、一次次的经验积累,促使他一步步进步与成长。
“中国有句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既然选择了农资这个行业,我就要把它做好。”张海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由于之前在寿光工作期间偏重于技术,刚到鲁西南这边开始独立负责区域销售的张海豪还是经历了两三个月的适应期,一个直接的体会就是他感觉和人打交道比和庄稼打交道要难,不但需要耐心、更需要理解和沟通。
有一次,一个零售商订好了货,张海豪都已经准备安排发货了,结果客户却变主意了,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变了3次,让他工作非常被动。尽管有点不愉快,但他还是很好地克制了情绪,并最终和这位零售商成为了好的合作伙伴。他说,“现在是一个服务型社会,对待客户我们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互惠互信,实现长久的共同发展。”
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在寿光工作期间,张海豪认识了许多农资经销商、零售商和菜农,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病虫害知识,植保和栽培技术。他经常骑着电动车深入各个田间地头和大棚,和他们探讨如何管理、如何用药。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磨练,张海豪熟悉了蔬菜上的各种病虫害,为他探索开发作物市场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瑞苗清”是公司重点推广产品,此前团队制定的金乡辣椒项目一直平稳销售,没有随辣椒种植面积扩大而增长,2016年他带领团队做了大量基层推广活动,成功开发辣椒苗床市场,使项目销售实现翻倍增长。
“农业工作没有捷径,基层服务要做实,要让农民看到效果。”为了更聚焦抓重点,他把零售商由原来的50多家精简到20多家,紧紧围绕核心零售店开展推广拉动。2016年截至11月底,他带领团队两位成员做了马铃薯试验示范20个,金乡辣椒试验示范16次,瑞苗清试验示范20余次,累计田间指导30余场,召开农民会10余场。一次次的试验示范,一次次的下乡宣传,一场场的农民会,带来的是业绩的不断攀升,鲁西南团队累计完成销售额340万,占全年销售任务的92%。
取得成绩的背后,张海豪付出了很多。
张海豪团队主要负责鲁西南三个区域:菏泽、济宁和枣庄,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范围非常广,但团队除了他自己,只有2名同事,其中一位还是新人。因此,每半个月左右,他都会召集同事一起开会,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分析市场、讨论下阶段的工作安排。他会指导提醒同事,如何协调经销商,选择哪些零售商;如何进行宣传推广,准备哪些物料;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拜访零售商。他说,计划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这区域太大,各种情况的零售商都有,如果考虑问题不细致,工作不能有的放矢,很可能事倍功半。
在跟农民打交道、处理投诉问题时,他也受到过农户蛮横的指责和质疑,尽管感到很委屈,但他还是勇敢地前去实地查看情况,一次次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心平气和地耐心给农户解释,消除了农户的质疑。
在精简调整零售商的初期,面对销售的不稳定、订单的不断减少和由于缺少零售商沟通而引发农户投诉问题的增多,他承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坚持,再坚持,他咬牙最终扛过来了。
2016年初张海豪做了爸爸,初为人父的他恨不得一直陪在孩子的身边,但由于工作关系,他每次回家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现在每次转身离开家,听到孩子“哇--哇”的哭声,他的眼里挂满泪花。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盼着盼着,希望就来了,鲁西南团队会越来越好,山东团队会越来越好,中农立华会越来越好。”这是张海豪对团队和公司的祝愿,我们也衷心祝愿他家人健康幸福,工作取得更大业绩,在更广阔的天地展现一个90后的责任与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