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企业新闻

【寻找榜样第十二站:唐山滦县】王立增:厚道做人,勤恳干事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5-11     |     切换:简体 繁體    |     字号:[        ]

厚道做人,勤恳干事


人物简介:王立增,1969年生人,1991年大学毕业后加入河北省农资公司,24年来一直从事农资销售工作,现任滦县分公司总经理兼唐山市惠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5月6日,寻找“中农榜样”采访组来到位于唐山市东部的滦县,见到了采访对象王立增。初次相见,王经理给人的印象是朴实、厚道,不像是一个从事销售多年的业务人员,带着一丝好奇和疑惑我们开始了访谈。

王经理告诉我们24年前他毕业加入河北省农资公司的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年代,销售模式还处于“坐商”阶段,化肥主要是专项调拨,经营相对容易简单,但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下发之后,河北农资在省内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完全进入巿场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省公司在各市、县建立了分公司,而他是第一批被派下来的。和“坐商”最大的区别,“行商”一定要具有主动经商的意识,初来乍到故城分公司的王立增,为了迅速进入角色,带着几个弟兄吃住在分公司办公室,走基层、下田间、推产品,这一切对于现在的王经理来讲早已是轻车熟路,但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业务慢慢有了起色。王经理回忆说,东西卖出去了,回款是必须的,基层销售现金回款较多,经常因为回来得太晚,财务人员已经下班,自己只能枕着一大笔现金睡觉,虽然提心吊胆,但特别有成就感。

在故城两年的摸爬滚打,为省公司业务下移做了有益探索,王经理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三部曲”:第一步“摸市场”,了解当地主要作物、耕地面积、农民的施肥习惯、当地主要竞争对手状况、当地的农业政策等等,第二步“建网络”,选择熟悉当地农业情况、对公司产品有一定认知度,具有良好资信状况的经销商,建立起稳定、高效、可控的营销网络,第三步“树品牌”,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讲究信誉,从不违约,在客户有损失的时候,适当弥补,以此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2001年省公司决定让他接手承德分公司,面对基本空白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王经理一扎就是11年,承德市场年化肥销量从刚开始的4千吨提升到4万吨,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在他任职期间为省农资公司贡献利润累计达1000多万元。就在承德市场做的风生水起、业务开展的熠熠生辉之时,2012年省公司又派他担任滦县分公司经理,同时兼任唐山惠农公司董事长,为了开拓唐山、秦皇岛市场,他再接再厉,三年来,两个公司共销售化肥45万吨,实现销售额9亿多元。

谈到在一线打拼24年,是否有过想要临阵脱逃的时候,王经理淡淡的说,是省公司这些年的信任、关心、帮助成就了自己的成长,人活着总要懂得感恩。他举例说,97年他的爱人要去北京住院,当时公司领导正好要到北京出差,当得知他家的情况后,主动提出带他们一起走。虽然只是节省了几十块钱的路费,但对于当时还只是一名普通业务员的他来说,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心里总是想着努力工作报答公司的关爱。现如今,早已带领团队的他在平时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也总是以家人的方式对待大家,有什么心事互相聊聊,能帮忙的帮忙,没任何隔阂,让员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也许有人会说,王立增是幸运的,所到市场的化肥销量总在创造奇迹,但只有王经理自己知道,所谓的幸运就是机遇撞上了努力,销量大幅提升的背后源于他的精耕细耘,他的厚道做人,他的勤恳做事。王立增更多故事详情请关注中农集团公司网站寻找“中农榜样”专题报道。


  •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 下一篇:荆门市召开“立收谷”油菜催枯现场会
  •